一座名寺如何带动地方经济活力?

来源:澎湃新闻    2023-06-19 19:51:33

海报设计 郁斐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随着寺庙在年轻人中“走红”,一些寺庙相关的文创产品越发火热。近期,杭州寺庙的十八籽手串走红网络,电商平台上兴起了当地人“手串代请”的服务,让杭州寺庙影响力辐射到全国。

这些年,一座名寺拉动地方经济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关资料图)

知名寺庙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的缩影,可以作为一种消费热点产生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品。比如近期屡屡出圈的氛围感寺庙咖啡厅,灵隐寺的星巴克,雍和宫的costa, 还有永福寺的慈杯咖啡。

以慈杯咖啡为例,据企查查信息,慈杯咖啡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在长三角各大寺庙景区均有加盟店布局。它的品牌声明表示,它不仅仅是一个咖啡品牌,还“代表了一种禅意和佛系、社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符号,植根于中国佛系和禅意的丰富遗产”。

类似的产业还有寺庙周边的素食主题餐厅,禅意文化主题酒店,以及各种各样的精品创意文化零售店等等。

从空间上而言,这些文旅商铺往往散落在寺庙景区周边,主打实时的旅行体验和纪念品消费。

由此,寺庙可促进地方文旅活力。据携程数据披露,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其中,90后、00后购票人占比接近50%。

除了物理空间上驻扎在寺庙周边的商铺,还有搬到线上的数字化寺庙经济。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十八籽手串代请服务、类似手串饰品在电商平台走红,以及地方佛文化、禅修课程在各大直播空间与社交平台上流行。据了解,大寺庙禅修班每期逾百人。

在带动相关市场活动之外,寺庙本身也会产生经济往来。

关于寺庙的高额收入,多年来存有争议。宗教机构属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不能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其财产和收入应当用于与其宗旨相符的活动,比如“自养”,以及公益慈善事业。

实际上,据《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六条,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和资产管理须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一些声名远扬的寺庙往往作为当地文物或者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纳入市政府行政管理。寺庙的收入在刨去“自养”和“慈善”部分以后,其“吸金体质”也可直接为地方文旅GDP作出贡献。

尽管寺庙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但寺庙可以依法成立慈善基金或参与运营。相对近年发生诸多寺庙商业化的争议,这种通过成立慈善基金参与社会经济循环的方式,受到更多认同。

在这类基金会中,善款的发放不得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但客观上优化了该地区的经济分配。比如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是其中一例。

据报道,该基金会全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设立于2009年,由上海玉佛禅寺出资1000万元创立,联合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共同管理,旨在扶持有志创业的上海普通高校全日制毕业生、外地普通高校的上海生源全日制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

这项资助以银行委贷形式,向审核通过的创业实体或毕业生提供贴息贷款。它不以创业实体的股权和分红为交换,只能算项目资助,而并非投资。

一些创业公司发展壮大后,也会通过捐赠寺庙或相关基金会,完成柔性的“投资回报”。这种互动之于城市经济活力,也是一种正向循环。比如,2009年拿到第一届项目资助的饿了么,曾在2016年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捐赠50万元,用于支持“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累计资助创业项目200余个,成功率达80%以上。创业成功案例包括饿了么、盛视天橙、帝亚实业等项目。

总的来看,一座名寺不仅是当地文化的一个符号,也往往与当地历史文化景观融合在一起,可辐射带动本地文旅业、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名寺自身往往也资金实力强大,成立基金会成为寺庙用好这笔资金较为推崇的一种方式,可谓“还之于民”,优化地区的经济分配。当然,基金会如何选择项目、开展监督、良性运营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

  • 路线
河南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例
天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